從青島市區(qū)穿越膠州灣海底隧道,出隧道口不遠,便是西海岸經濟新區(qū)的海洋設備制造基地,登高放眼,只見數十個巨大的龍門吊排列在海邊,巨大的廠區(qū)內,有的場地在造船、有的場地在造海上石油平臺,一片忙碌景象。據介紹,這個基地現在有北船重工、武船重工、海洋石油工程(青島)等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十多家,僅科研人員就有1300多人,許多技術和產品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周邊還有配套企業(yè)500多家。
“這是典型的聚集效應,青島聚焦藍色經濟,帶來的是產業(yè)、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任振剛告訴記者,2012年,青島市引進的10萬各類人才中,藍色經濟人才占了三分之一;資本的聚集度更加凸顯,上百家股權投資公司云集青島,140個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啟動建設,總投資額超過1100億元,另外,青島到榮成的城際軌道交通也已經開建,這些都成為青島藍色經濟迅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
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采訪時,記者體會到這些要素在微觀層面的集聚帶來的優(yōu)勢。“我們公司現有員工2000多人,但給企業(yè)配套和做項目的員工則有8000多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崢嶸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主要生產海上石油平臺、鉆井船等產品,海上石油平臺的作業(yè)水深一般都在200米,甚至要到400米以上的水深,“要把石油平臺在數百米水深的海底固定住,對技術研發(fā)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所以我們公司技術人員有300多名,都是從全國各地引進的。”據宋崢嶸介紹,人才和技術的集聚讓企業(yè)擁有了很強的國際競爭能力,目前他們已在多個國際項目上中標,訂單已經排到了2015年。
目前,山東省3萬多億元的高新技術產值,70%來自半島藍色經濟區(qū),海洋生物、海洋重工、造船、海洋化工、新能源等藍色產業(yè)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