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接到一樁業(yè)務,有一批貨要搬到碼頭上去,又必須在半天內完成。任務相當重,手下就那么十幾個伙計。
這天一早,老板親自下廚做飯。開飯時,老板給伙計一一盛好,還親手捧到他們每個人手里。
伙計王接過飯碗,拿起筷子,正要往嘴里扒,一股誘人的紅燒肉濃香撲鼻而來。他急忙用筷子扒開一個小洞,三塊油光發(fā)亮的紅燒肉焐在米飯當中。他立即扭過身,一聲不響地蹲在屋角,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這頓飯,伙計王吃得特別香。他邊吃邊想:老板看得起我,今天要多出點力。于是他把貨裝得滿滿的,一趟又一趟,來回飛奔著,搬得汗流如雨……
整個下午,其他伙計也都象他一樣賣力,個個挑得汗流浹背。一天的活,一個上午就干完了。
中午,伙計王不解偷偷問伙計張:“你今天咋這么賣力?”張反問王:“你不也干得起勁嘛?”王說:“不瞞你,早上老板在我碗里塞了三塊紅燒肉?。∥铱傄獙Φ米∷麑ξ业年P照嘛!”“哦!”伙計張驚訝地瞪大了眼睛,說:“我的碗底也有紅燒肉哩!”兩人又問了別的伙計,原來老板在大家碗里都放了肉。眾伙計恍然大悟,難怪吃早飯時,大家都不聲不響悶篤篤地吃得那么香。
如果這碗紅燒肉放在桌子上,讓大家夾來吃,可能就不會這樣感激老板了。同樣這幾塊紅燒肉,同樣幾張嘴吃,卻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精明。
正面想一想,這種精明其實是一種很用心的激勵手法——讓每個人都感到激勵!“如果這碗紅燒肉放在桌子上,讓大家夾來吃,可能就不會這樣感激老板了。同樣這幾塊紅燒肉,同樣幾張嘴吃,卻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這是引人深思的一句話,對于管理人員來說,“怎樣讓大家吃紅燒肉吃得有勁頭”是個永恒的而且常新的話題——不同的人激勵方法不同,同一個人不同時期激勵方法也不同。千萬不能墨守陳規(guī)!要學會“因人、因時、因事激勵”。
老板為什么要單獨在每個人碗底放紅燒肉,而不是端在桌子上大家共分享?紅燒肉單獨放在每個人碗里產(chǎn)生的激勵作用和放在桌上共享的激勵作用,究竟哪個會更大一些?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渴望被激勵,在獲得有效激勵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因為這種激勵而產(chǎn)生自豪感、成就感。故事中的老板這么做,意在激勵每一個人,而那位老板的做法妙處在于,他讓每個員工都感到這份激勵只是針對自己。如果紅燒肉放在餐桌上共享,激勵的效果當然有,但是,一定比單獨放在碗里而使員工獲得激勵的效果小。
這樣說,有什么理由嗎?
用激勵每個個體的形式起到提升團隊績效的激勵手法,一定比用激勵全員的形式起到提升團隊績效的激勵手法更為有效。因為后者,激勵手法單一,達不到激勵每個個體的效果(個體對于激勵的需求是不同的)。而達不到激勵每個個體的目的,個人的績效就不會最大化,個人績效不最大化,團隊的績效又何能最大化呢?
有人可能提出,老板雖然使用的是前一種手法,即激勵個體,但老板也是給所有的人紅燒肉呀,這與放在桌上大家共享有什么區(qū)別?
的確,僅僅注重形式上的個體性是不夠的,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紅燒肉的,就算每個人都說紅燒肉好吃,但是吃的時間長了也會膩的,紅燒肉的故事里,“紅燒肉”只是一種象征,管理者在激勵每個個體時,一定要把握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每個時期的不同需求,只有這樣,好的形式結合有針對性的內容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