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學院
下載手機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起重學院 ? 企業(yè)管理 ? 正文

德魯克看管理和管理者

來源:中國起重機械網(wǎng)
|
|
|
       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為題,開啟全書,這是提綱挈領的重要章節(jié),是全書的指針,是入門的導航。在這一章節(jié)中,分五個部分,一是“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二是“誰是管理者”,三是“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四是“對有效性的認識”,五是“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

而實際上,在這五個部分之前有一個重要的命題,這就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要卓有成效”,“換言之,管理者做事必須有效”。這一命題來源于“在擔任管理職位的人中,真正卓有成效者,殊不多見”,因為在他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智力、想象力及知識”等才能,與有效性“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所以德魯克說:“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他們也不知道,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tǒng)的工作,才有可能產(chǎn)生效益。”“智力、想象力及知識”等才能只是資源,資源轉(zhuǎn)化為成果是靠管理者的有效工作。

那么,要解決本章的五個問題,我們在明確為什么以后,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德魯克所言的管理和管理者是什么,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或我們常常知道的概念有何不同,這真的很重要,這是讀懂本書,踐行“卓有成效”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就管理而言,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一切規(guī)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xié)調(diào)個人的活動,并執(zhí)行生產(chǎn)總體的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chǎn)生的各種一般職能……一個小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這顯然表明管理的產(chǎn)生是來自“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但到底什么是管理呢?馬克思只描繪了一個形,即指揮。對此而下的定義概念,至今沒有統(tǒng)一下來,也許就因為這管理既有自然屬性(生產(chǎn)勞動)又有社會屬性(人際關系),也就是介于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邊緣。

然而,100多年來,還是有不少大家學者努力地在為管理下定義。美國的康納利第一個下的定義就是:“管理就是由一個或更多的人來協(xié)調(diào)他人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著名經(jīng)濟學家赫伯特·西蒙教授對管理概念的認識是:“管理即制定決策。”國際知名管理學家孔茨說:管理就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huán)境,使集體工作的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預定目標而努力的過程”。斯蒂芬.P.羅賓斯的«管理學»對管理概念的定義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亨利·法約爾對管理概念的認識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法約爾認為,管理是所有的人類組織(不論是家庭、企業(yè)或政府)都有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由五項要素組成: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diào)和控制。他說:“管理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上述所有的定義在一定的角度上都是正確的,也為豐富管理者的職責奠定了基礎。因為,管理者是管理行為過程的主體,管理者一般由擁有相應的權力和責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從事現(xiàn)實管理活動的人或人群組成。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知道或認知的管理和管理者。

可是,在德魯克的管理學說中,他有著他自己的獨到見解,以往的認識中,管理和管理者總是圍繞著權力和職位而定性,德魯克則不然,他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說:“在一個現(xiàn)代的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zhì)地影響該組織的經(jīng)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這樣一位管理者,不能僅以執(zhí)行命令為滿足,他必須能做決策,并承擔起做出貢獻的責任。”

對于管理的定義,從這個詞誕生開始,德魯克就認為是一種指代,或指代機構,或指代職能,或指代履行職能的人,或指代社會職位和職權,或指代一個學科和一個研究領域,致使管理越說越不容易理解了。聰明的中國人,干脆就在字面上引經(jīng)據(jù)典來理解,說是在中國古代漢語中,“管”指鎖鑰?!蹲髠?middot;僖公三十年》中說:“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引申為管轄、管制之意,體現(xiàn)著權力的歸屬。“理”,本意是治玉?!俄n非子·和氏》中說:“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引申為治或處理。“管”、“理”二字連用,即表示在權力的范圍內(nèi),對事物的管束和處理過程。也有人更簡潔,或叫“管住理順”,或叫“管事理人”,但也是莫衷一是。由此,德魯克在他另一本《管理》專著中明確指出:“沒有機構,就沒有管理;沒有管理,機構就不成機構,所屬人員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機構本身便是一個社會器官,它們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取得社會、經(jīng)濟和個人所必需的成果。然而,對器官進行定義,從來不是按照它們的功能,更不是按它們?nèi)绾螆?zhí)行這些功能來定義的,而是按照所做貢獻來定義的。使機構有能力做出貢獻的就是管理。”機構就是組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多半是用的組織一詞,我疑心這是翻譯上造成的差別。所以他強調(diào):是否是管理者,“首要標準應該是對做出貢獻擔負著責任,必須把職能而不是權力作為判斷的依據(jù)和組織原則。”

       結合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舉出的軍人例子來講,他說“在游擊戰(zhàn)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也就是說管理者與非管理者的區(qū)別就在于為組織績效而是否能做出決策,管理者是做對的事情,非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對。如果即使你是一個主管,但所做的只是按流程執(zhí)行任務而不是決策,那也不是管理者;反之,你沒有下屬,但你的工作為組織做對的事情而做出貢獻,你就是管理者。

還有一個前提我們不能忽略,德魯克所說的管理者的另一個名字叫知識工作者,但如我們所說的不是所有的主管都是管理者一樣,也不是所有的知識工作者都是管理者。關鍵是有沒有“對做出貢獻擔負著責任”的職能和行為,若有就是管理者,若沒有就不是管理者。一個管理者因?qū)蛹壊灰?,大都是要把事情做對,然后更重要的是要為組織做對的事情做出創(chuàng)意或叫策劃方面的貢獻,其成果大都是精神和思想的文化產(chǎn)品。

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亞的信》講了一個“送信”的傳奇故事。在美西戰(zhàn)爭期間,美國總統(tǒng)麥金萊希望把一封信送給古巴的抗擊軍事首領加西亞將軍,這將決定戰(zhàn)爭的命運。但加西亞將軍在叢林里作戰(zhàn),誰也不知道他在哪里。這時,一位名叫羅文的中尉沒有任何借口地接受了任務,并是以其絕對的忠誠、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奇跡的主動性完成了這件“不可能的任務”?,F(xiàn)今很多企業(yè)都倡導羅文精神,以此教育員工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扇敉罾锿诰騺砜?,羅文執(zhí)行任務那一刻是一般的工作者,而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他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管理者。那么,企業(yè)是不是倡導羅文精神的實質(zhì)就是要使員工自覺成為管理者,為組織的績效目標做出決策性地貢獻。

據(jù)本人理解,德魯克的管理無非是一種以績效目標為責任而為組織做出有效決策的貢獻,管理者也就是履行德魯克所說的管理職能的人。對這一點的認識到位,也就知道我們要踐行的“卓有成效”與工作效率是不同的,效率是對工作者的要求,有效才是對管理者的要求。

管理,是從管理自己開始!

管理者,是貢獻責任使然!

?

移動版:德魯克看管理和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