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任皇明集團營銷高管時,手下曾有一位出色的營銷策劃人員,他的經歷有點傳奇色彩。他學歷不高,只有中專畢業(yè),進企業(yè)是從開鏟車的工人干起的。后來主動申請轉做了企業(yè)的業(yè)務員,負責一個區(qū)域的銷售。他非常好學上進,總想著能出人頭地而苦于找不到路徑和方法。一次,黃鳴董事長的助理到他負責的區(qū)域出差,他就向這位助理求教:
“我現在和其他的業(yè)務員都差不多,日常的工作就是開發(fā)客戶、維護渠道,幫助經銷商做促銷活動,俗點講就是每天與經銷商吃飯喝酒。我何時才能超過他們,出人頭地呢?”
“目前的業(yè)務員大多都是草根出身,文化程度都不高,他們大多只會埋頭拉車,除了跑業(yè)務外,絕大多數都說不出來、更寫不出來,沒有理論,更不會用理論武裝自己。你要超越他們,就要做一個有理論的業(yè)務員。”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開始向這個方向努力。在自己當業(yè)務員一月才掙一千元的時候,就拿出八百來上夜校,給自己投資,提升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并注重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五年后,他成長為集團最優(yōu)秀的大區(qū)經理之一,首創(chuàng)了一個在全國推廣的終端營銷模式,并被提拔到總部從事營銷策劃工作。過去與他一同出道的業(yè)務員們,大多還是默默無聞地做著基層業(yè)務員。
營銷人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人:第一類人是只會說不會做的,這叫“假把式”;第二類是只會做不會說的,這叫“傻把式”;第三類是即會做又會說的,這才是“真把式”。
只會說不會做的“假把式”,在企業(yè)里生存越來越困難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颗鸟R屁(PMP)、搞關系、擦領導的皮鞋或只說不練、偷懶?;臓I銷人,在“業(yè)績?yōu)橥酢钡钠髽I(yè)早晚都后原形畢露,早晚都會被無情淘汰的。這類人的數量畢竟是極少數。
只會做不會說的“傻把式”,這類營銷人在企業(yè)里確實大量存在。他們有終端實戰(zhàn)的經驗積累,但不能很好地總結和升華到理論的層面,或茶壺里裝餃子倒不出來或辭不達意、南轅北轍。這類營銷人可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優(yōu)秀銷售人員但很難成長為一名運籌帷幄的優(yōu)秀營銷管理人才。這類營銷人遇到了成長的“天花板”。
既會做又會說的營銷“真把式”是稀缺人才,是被企業(yè)青睞和有強勁競爭力的營銷人才。這類營銷人,即有終端實戰(zhàn)的一線豐富經驗,又善于總結和理論提升,能把終端實踐的心得和收獲上升到理論高度,并能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用嚴謹的文字書寫出來。自成體系的理論即能指導自己的營銷實踐,又能傳授給其他人,是可以復制的。這類營銷人是可以成長為優(yōu)秀的營銷管理人才和營銷培訓人才的。對營銷“真把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讓他給別人講課、做培訓。如果能講上一天并獲得聽眾的好評,就基本算是為合格的”真把式”了。
如何將自己成功轉型和打造成營銷“真把式”是絕大多數營銷“傻把式”的追求。除了需要一點天分外,這條通往營銷“真把式”的道路并沒有捷徑可走。還是那句警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一是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的習慣,讓自己的大腦每天都在琢磨事情,每天都在高速運轉,大腦與機械的最大區(qū)別是它不用潤滑而且越用越活;二是要尋找機會去給別人做培訓,不管是經銷商也好、終端導購也好,所有可以培訓的人都要成為自己的聽眾。在給別人講的過程,就是一個梳理自己思路和再提升的難得機會;三是要有勤動筆習慣。能說出來和能寫出來,有時是兩碼事。能口吐蘭花的并不見得能妙筆生花。很多人是能說但不一定能寫。書面寫作要求更嚴謹、更有邏輯性,是對大多數人的挑戰(zhàn)。書面的東西比口頭的東西更有生命力,傳播和影響的范圍更廣。
營銷人莫做只會做不會說的“傻把式”,營銷人要人人爭做既會做又會說的“真把式”!